|
19#
發(fā)表于 2021-4-15 11:00:06
來自手機
|
只看該作者
來自: 中國陜西西安
我從歷史遺產保護方面不支持復建地面木構建筑。
洛陽復建的應天門一般人看來很宏偉,但是在無論是考古還是古建還是歷史遺產保護方面,都是個經典的反面教材。。。
說個最淺顯的理由,大家可以看一下楊鴻勛和傅熹年包括張錦秋復原的丹鳳門,從外形上就有很大區(qū)別,那么復建到底根據誰的方案復建?復建的依據是什么?難道楊,傅,張給出的復原效果圖的就是對的么?歷史上的那些消失的古建筑真就長這個樣子么?萬一若干年后真的出土了關于大明宮建筑的壁畫或模型,與復原后的形制差距極大,那么誰承擔責任?教科書如何編寫? |
|